陳竹蓁 畢業於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電影系。身兼影評人、電影網站LoveHKFilm.com 主理人,文章多以香港及亞洲電影為主。他同時為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亞洲電影節及意大利烏甸尼遠東電影節等影展撰文,並在英語雜誌Film Comment 發表文章。


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是被過度誇大了。

多年來,那些曾因為吳宇森、成龍和王家衛而迷上香港電影的西方影迷,很多都提出所謂香港電影業已死之說法。這種觀點某程度上源於他們對某些電影及類型的偏愛,不過這種感覺確也不無道理。曾被西方觀眾定義為香港電影的瘋狂動作片與風格化奇觀場面,現已大為褪色,業界轉為製作以中國內地市場為目標的商業片。從表面上看,反映香港獨特文化和風味的電影,都幾近絕跡了。

但香港電影依然存在。只要那些對這座豐富多姿的城市,及其歷史文化感到興趣的電影人仍在埋頭苦幹,香港電影就會一直存在。即使現在,儘管未必如昔日那麼堂皇與華麗,他們仍在創作獨特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能夠繼續存在的關鍵,在於培育出有自己故事想講的新導演。那些曾經賣座的電影, 如製作粗糙的武打片、堆砌胡鬧的喜劇,已經一去不返,取而代之是着重個人想法與思考性的作品。本地票房大不如前,現在香港的華語片票房比以前少得多,香港和內地的成績都被漫威超級英雄鉅製所蓋過。香港的本地電影因此反其道而行─ 由新導演製作規模更小、預算更低的電影, 為觀眾提供荷里活電影以外的選擇。

 

多元族群主題

在香港的新電影當中,《金都》(2019)是一個出眾的例子。首次執導長片的黃綺琳,在這部獲提名台灣金馬獎多項大獎的愛情片裏大放異彩,其主題不僅觸及個人獨立性與身份認同,對香港與內地關係的探索亦相輔相成。黃綺琳是本地電影系畢業生,曾參加為初出茅廬的導演提供資源拍攝短片作品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本地競賽, 而《金都》則獲得由香港政府撥款資助,旨在培育年輕電影製作人才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支持。

「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現在每年可最多資助六部電影,是香港在提拔新導演方面其中一個成績最優異的計劃,資助了若干叫好叫座的影片,如黃進的《一念無明》(2016)和陳小娟的《淪落人》(2018)等。入選的計劃包括來自專業組和大專組的新導演,他們在資深業內人士指導下,獲資助完成首部劇情長片。最近, 陳健朗的《手捲煙》(2020) 在該計劃資助下取得驕人成績, 不但獲電影節觀眾喜愛,並為該計劃創下了入圍台灣金馬獎七項大獎,包括最佳劇情長片的紀錄。

《手捲煙》是一部犯罪片, 由金像影帝林家棟主演, 合演的還有尼泊爾裔演員Bipin Karma。跟同獲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資助的《淪落人》一樣,《手捲煙》亦集中描寫不同族裔之間非比尋常的友誼,這並非常見的題材。儘管少數族裔佔香港人口近十分之一,但香港電影對種族多元的確認和探索,卻並不普遍。

然而以上的狀況或許將有所改變,《手捲煙》和獨立電影驚喜作《夜香.鴛鴦.深水埗》能證明這一點。梁銘佳曾擔任張艾嘉《念念》(2015)的攝影師,夥拍其美籍演員妻子 Kate Reilly 聯合執導《夜香.鴛鴦.深水埗》,由四個以香港為背景的短篇故事組成,探索這個城市的豐富與多元。其中一個故事關於一位華裔婆婆與印尼女傭之間的獨特關係,還有一個故事圍繞一位華裔經濟科教師遇上一位美國來的英語教師(由Kate Reilly 飾演),因本地美食而結緣,幾乎發展出浪漫關係。電影中唯一的非虛構故事,是有關一位任職於咖啡小酒吧的年輕女性參選區議會的紀錄短片。

 


Hand Rolled Cigarette 手捲煙

 

劇情 vs 非劇情

香港的紀錄片愈來愈受關注,那些探討本地文化的紀錄片,不但受到觀眾注意,亦因預算相對較低,得到較堅實的回報。愈來愈多紀錄片轉向發掘香港獨特的文化歷史,由資深美術指導文念中初次執導的《好好拍電影》(2020)為著名導演許鞍華留下充滿深情的紀錄,而卓翔的《戲棚》(2019)則紀錄了香港悠久的戲棚傳統,觀察戲班上演神功戲的這個臨時文化空間。

劇情片亦從香港的文化歷史中尋找靈感,有時甚至以後設方式進行。洪榮杰執導的《造口人》(2020) 向本地已故知名藝術家及文化名人李志超致敬, 故事源於李志超與癌症搏鬥的個人經歷,根據他自己的劇本遺作改編而成。嶄露頭角的高子彬拍了黑色喜劇《殺出個黃昏》(2021),參照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香港電影, 請來1950 至1970 年代的影星謝賢和馮寶寶主演, 片中的年邁殺手受聘為刀削麵店廚師,故事情節具社會意識,談到備受忽視的老年人想要了結自己餘生等議題。

在小本製作和高成本電影裏,涉及社會議題的故事愈來愈多。李駿碩首部長片《翠絲》(2018)拍攝跨性別題材,打響頭炮後,第二部長片《濁水漂流》(2021)就以露宿者為主題。黃慶勳首次執導的《麥路人》(2020)則以明星陣容,講述無家可歸、在24 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內借宿的「麥難民」故事。更含蓄的有屢獲殊榮的《叔.叔》(2019),這部楊曜愷執導的首部港產電影,探討沒出櫃男同志的生活,當中很多有家庭和工作負擔,已屆暮年,仍隱藏着自己的性取向。憑着演員引人入勝的演出,以及真實可信的地道細節,影片贏得廣泛迴響,在多個電影頒獎禮中獲獎,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

 


One Second Champion 一秒拳王

 

業內人士的支持

儘管高成本、明星掛帥的製作仍然吸引廣大觀眾,但文化圈子和電影節的注意力已傾向轉投這一股新的香港電影浪潮。這有賴各方決意繼續支持香港電影業,才得以成事。身兼演員及監製的林家棟,無償演出《手捲煙》,亦監製及合編了《殺出個黃昏》,不少像他這樣的業內人士,正全力支持本地電影。香港電影發行商高先電影的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曾麗芬,亦是大力推廣本地新導演的伯樂。

高先電影經常令人想起具有社會意識及引人深思的作品,對香港本地電影的支持毋庸置疑。除了投資製作具代表性的本地作品,如黃修平的《狂舞派》(2013)和陳果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2014)等,高先電影亦發行了多齣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作品,像《淪落人》和《金都》,還發行了《好好拍電影》、《戲棚》、《叔.叔》和《夜香.鴛鴦.深水埗》。而該公司近期最受關注的製作,則是愛情心理電影《幻愛》(2019),儘管並非以明星作招徠,周冠威亦只是第二次執導長片,但獲得不俗評價,贏得多個獎項,以及出人意表的高票房。

在支持香港新導演方面, 除了高先電影, 新加坡公司mm2 亦開始透過其子公司mm2 影視娛樂製作香港有限公司定期製作本地電影,包括關心弱勢如《濁水漂流》,以及意外賣座的商業片《一秒拳王》(2020)。趙善恆(也是本地樂隊ToNick 的主音)首次個人執導,拍成這部混合拳擊和奇幻的另類運動電影,自己亦有參與演出。觀眾對他身兼數職的成果報以支持,令影片映期得以延長。

英皇電影也在持續推出新導演的小本製作,常以該公司的年輕演員班底吸引大眾注意。近期推出陳茂賢首次執導的愛情喜劇《不日成婚》(2021)和袁劍偉的心理驚悚片《死因無可疑》(2020)都是很好的例子,還有過往曾為邱禮濤、彭浩翔和周星馳等導演編寫劇本的資深編劇李敏,其首次執導的愛情片《給我一天》(2021)。另外,隸屬古天樂創辦的天下一集團的天下一電影製作有限公司亦帶頭製作電影,像尹志文首次個人執導的《媽媽的神奇小子》(2021),改編真人真事,講述一名本地殘奧運動員鼓舞人心的故事。

 

薪火相傳

若非香港政府加強支援本地電影及導演,今天影圈對新導演的大力支持大抵難以得見。除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 以及持續了二十多年、透過資助有利香港電影業長遠發展項目的「電影發展基金」,政府還推出多種措施為業界注入活力,包括資助本地電影業組織,增加資助金額及簡化申請程序,增加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獲資助影片的數量,以及加強專業培訓。此外,新增設的「劇本孵化計劃」為新手編劇提供資助以作鼓勵,同時激勵資深編劇創作高質素劇本。

最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政府還推出了「薪火相傳計劃」,邀請資深電影人以至著名導演,夥拍年輕導演,製作十至十二部新作。參與第一輪計劃的,包括有爾冬陞夥拍王德健,王家衛夥拍徐梓竣,陳可辛夥拍黃進,以及張婉婷、羅啟銳夫妻檔夥拍黃綺琳。這些新作品固然令人期待,這些導演的合作和團結也確實令人鼓舞。香港影人互相照應,這個信息極為清晰。

儘管如此,要令香港電影走出困境的最好方法,還是影片取得成功。像樣的票房和來自文化界的關注, 能維持輿論熱度, 但如何吸引大眾注意? 荷里活的奧斯卡提名又如何? 2021 年, 曾國祥導演有關校園欺凌題材的電影《少年的你》(2019)成為自張藝謀的《英雄》(2004)以來,首部獲奧斯卡提名最佳國際影片獎(原稱為最佳外語片)的香港電影。

有人可能會說,《少年的你》並非真正的香港電影,因為影片根據中國內地小說改編,故事背景設於內地,演員也是內地明星。然而電影主題卻是普世關注的,曾國祥也肯定是位香港導演。他是香港演員、導演兼監製曾志偉的兒子,曾參與過不同電影崗位才取得現在的成功。他由幕後做起,也曾擔任演員,再與導演彭浩翔合作,跟尹志文合導電影,到最後終於個人執導。

《少年的你》只是曾國祥第二部個人執導的電影,但他已成為首位獲奧斯卡提名的香港土生土長導演(儘管《英雄》是香港與內地的合拍片,然而張藝謀是內地導演)。如此史無前例的榮譽值得特別注意。香港電影由於產量變少,逐漸遠離高度商業化的模式,可能已失去「東方荷里活」這個非官方美譽。不過,這些新晉導演已顯露才華,有望於國際舞台脫穎而出。曾國祥以至這些香港新導演的成績,正好預示了本地電影的未來。當香港電影的輝煌時代漸褪,另一個時代似乎已蓄勢待發,初露光芒。

(陳志華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