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祥 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回港後任職於Applause Pictures,並參與幕後工作。2001 年開始幕前演出。2010 年與尹志文聯合執導《戀人絮語》,首部個人長片《七月與安生》(2016) 獲金馬獎雙影后。近作《少年的你》(2019,第82-83 頁) 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等8 項大獎,並獲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


Q1. 你由片場出身,做過不同崗位,先拍短片、合導,到現在自己的長片,算不算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絕對是。可是中間也走了很多計劃以外的路,我完全沒想過做演員的。一開始想做幕後,讀完書回香港,很慶幸可以進入陳可辛的公司,做製作助理、打雜,有什麼可以幫到就幫,小至叫外賣、影印、送片。有電影開拍就做場記,始終自己的目標是導演,所以一開始就在導演組最開始的崗位場記做起。做完場記就開始跟後期、宣傳、發行─總之可以幫到忙的。公司不算多人,即使不同部門也要跟也要學。這是個非常好的訓練,慢慢做到第二副導演。

可能因為我是別人眼中所謂的星二代,覺得找我做演員有噱頭,就問我有沒有興趣演戲,我覺得難得有這個機會就試試。本來打算演完一次就沒有下次,可是幸運地陸續有很多導演,問我有沒有興趣繼續演,就開始了一段兼顧幕前幕後的時間。後來我離開了陳可辛公司,自己做了很長時間的演員,同時自己寫劇本,也有幫別人寫。遇到彭浩翔導演,就開始了一段長時間的合作,會演他的電影和參與度橋、寫劇本。我給自己訂了一個目標,希望三十歲前可以做導演拍到第一部電影,所以2007 至08 年推掉很多演員工作,專心下來寫劇本拍自己第一部電影。結果在2009年尾拍了《戀人絮語》。

 

Q2.《戀人絮語》主要在香港拍攝,之後你去了不同的華語地區拍戲,不同的地方有什麼困難?

最大的困難在於:如果你要拍內地的故事、台灣的故事,都是在拍當地人的故事。第一困難就是要融入人家的文化、角色、故事,你真的要能投入到裏面才能拍到,不然會有很大的文化差異,表達上會有點水土不服。這是最須要花時間的,而且你要有這個心,願意融入。我很願意去做,我在香港出生,然後去了加拿大再回來,一路處於走來走去的狀態。我希望將來發展到去哪裏拍戲,也能帶着這個心態,去了解當地人所發生的事和價值觀,拍出一些貼近他們的故事。

 

Q3. 近年香港很多新導演都是學院出身,沒有經過現場的訓練,你覺得這是否一個問題?

我不覺得是個問題。我那種師徒制,在自己剛入行的時候仍然是必經的階段。做導演一定要由副導演做起,有一定經驗就可以做導演。看世界各地,很多被視為大師的導演,也可能之前沒參與過電影。看昆頓塔倫天奴,他之前在影碟店工作,看了很多電影,然後自己開始寫劇本,做了導演。當然,如果有過現場經驗,對導演、製作人有好處,有很多現場學到的東西,到自己拍戲面對問題時有前車可鑑,知道怎樣解決。也有很多新導演雖然沒有長時間跟場,但之前做過編劇或不同崗位,跟過一兩部戲,那起碼有現場的經驗。有經驗是最好的,但我不覺得是必然。

 

Q4. 《少年的你》代表香港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對你有什麼啟發?

最大的啟發,我們也一直希望做到的是,拍本地題材,但是面向世界。我知道現在,無論是內地、香港,每個地區亦然,大家都在本地化,大家都想拍一些本地、自己地方的故事。但整件事,不論是價值觀、受眾也好,可以面對全世界,而不只本地觀眾能看懂。這是創作要有的概念:不單是拍給自己人看,而全世界的人也看得懂,能感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我覺得這很重要。我拍《少年的你》時沒想那麼多,可是,不論是我或Jojo,我們拍電影的核心價值都是這樣,受眾的層面越廣越好。


少年的你

Q5. 你接下來有什麼計劃?

可以嘗試在不同的地方拍戲是很幸福的事。如果有人願意給這個機會,我覺得值得一試。現在很努力地去發掘有什麼故事、伙伴可以合作,現在多了很多網絡平台,拍攝的形式多了很多可能性,不單是長片,可以拍連續劇、短篇,或者為不同平台而拍的電影。

 

Q6. 香港新導演怎樣找到拍攝的機會?第一部有資助,第二、第三部應該怎樣?

我覺得現在新導演的機會比以前多,但大環境其實不算很好。大家也看到,比起以前,香港電影不論是數量、票房也差了很多。我覺得這個大環境因素很難改變,大家要接受香港電影市場已經萎縮到這個地步,只能看看怎樣在市場繼續運作,如拍些成本沒那麼高的電影。若要拍成本高的,就要合拍,跟內地在製作上、故事上接軌,這是要選擇的。或者純粹回內地拍大成本電影,這要看每位導演的取向。對我來說,回內地拍戲是充滿刺激的。始終一個香港導演,回到內地,無論地理環境、人的種類、題材都多很多,如果願意探索,其實那裏有很多可能性。亦有導演只想拍香港電影,這是每個導演的選擇。如果在香港繼續拍電影,要面對的問題是每一部戲的成本不會太大。如果你只想拍一些成本不大、很本地的故事,我覺得沒問題的。香港電影會繼續生存,繼續會有很多電影出來。始終有人就有故事,就有電影,我不相信什麼「香港電影已死」。只是數量會像現在的少了,但不會消失。

我覺得狀況沒大家看得那麼悲觀,其實現在還有很多電影等着上映,只因為疫情大家還在等待着好時機。我個人就已經有好幾部很期待很想看的電影,但要待疫情退下才推出,我相信一路會有好的作品面世。